第229章 余波荡扶桑(3 / 4)

下载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终生免费,永无广告!

让他魂飞魄散的场景,“…大唐皇帝陛下…更是深不可测,言出法随,其言‘片板不得归海’之威,臣等…至今思之,犹自股栗!”

吉备真备补充道,语气更加沉重:“陛下,臣观大唐,虽经安史之乱,然其底蕴之深,恢复之速,远超我等想象!长安城之繁华鼎盛,更胜往昔!其军械之精良,尤以龙鳞甲、强弓劲弩为最!臣窃以为…大唐国力,非但未衰,反因新君登基,扫平内乱,而更显峥嵘!其兵锋之盛…绝非我倭国…所能抗衡!”

两人的汇报,如同两块巨石投入死水,在殿内倭国群臣心中掀起滔天巨浪!那些原本对大唐心存轻视、或主张“脱唐自立”的官员,此刻都面如土色,冷汗涔涔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孝谦天皇沉默良久,才缓缓开口,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:“藤原卿、吉备卿,辛苦了。尔等带回的消息…至关重要。”她目光扫过殿中群臣,语气陡然转厉,“自即日起,凡有妄议‘轻慢上国’、‘擅启边衅’者,视同叛逆,严惩不贷!我倭国,世代为大唐‘海东屏藩’,此乃国策,永世不易!传旨沿海诸国,严查海船,绝不允许有任何惊扰大唐海疆之举!违令者,诛三族!”

“陛下圣明!”藤原清河等人如蒙大赦,连忙叩首。主和派大臣也纷纷附和。

然而,在群臣末尾,一个身披紫色袈裟、面容俊秀却带着一丝阴柔的僧人——道镜和尚,低垂的眼帘下,却闪过一丝不甘和怨毒。他精心培植的、试图削弱藤原氏和大唐影响力的势力,被孝谦天皇这道旨意和遣唐使带回来的恐怖消息,彻底压制了下去。但他并未死心,只是在心中暗自发狠:“大唐…龙鳞甲…总有一天…”

明州·官办船场

咸湿的海风带着寒意,吹拂着繁忙的明州港。在远离市舶司码头的海湾深处,一片被划为禁区的巨大船场内,却是热火朝天!号子声、锯木声、锤打声、号令声交织在一起,震耳欲聋。

新任工部水部郎中崔琰,正陪着一位身着便服、却气度不凡的年轻人——正是微服南巡的太子李豫视察船场。同行的还有明州市舶使冯崇和几名将作监派来的大匠。

他们的目光,都被船坞中那几具初具雏形的巨大船体骨架所吸引!那龙骨,用的赫然是来自岭南的百年铁力木,粗壮得需要数人合抱!船肋的间距和弧度,明显比传统的海船更加合理,显然借鉴了那份神秘海图上的标注和某些南方海商的建议。

“殿下请看,”崔琰指着最大的一号船坞,语气带着兴奋,“此舰便是按陛下旨意和那张海图所示,结合岭南疍民与波斯海商的经验,设计建造的‘镇海级’艨艟!设计满载排水量当在两千料以上!设三层甲板,底舱采用水密隔舱设计,即使一舱破损进水,亦不危及全船!船艏特别加固,可装撞角!两侧预留炮位…呃,是预留重型弩炮和拍竿位置!”

李豫虽然年轻,但自幼受李琰熏陶,目光敏锐。他抚摸着那冰冷坚硬的铁力木龙骨,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力量,问道:“工期如何?可能按期完成?所需木料、工匠可还充足?”

冯崇连忙回答:“回殿下,工部已行文岭南、江南诸道,优先供应上等木料、桐油、麻绳、铁钉等物!工匠方面,除将作监调派的大匠外,明州本地及扬州、泉州等地招募的熟练船匠已达八百余人!日夜轮班赶工!只是…”他有些迟疑,“这‘镇海级’前所未有之大,许多结构需反复试验,尤其是那水密隔舱的密封和巨帆的操控…恐非一蹴而就。且如此巨舰,所需操船水手,亦非寻常…”

“无妨!”李豫断然道,眼中闪烁着与其父相似的锐气,“父皇常言,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!这劈波斩浪、远航万里之舟,便是帝国未来之利器!再难也要造!再贵也要造!工期可以适当放宽,但质量必须保证!要造,就造能经得起大洋风浪的真正的海上堡垒!工匠待遇从优,有突出贡献者,不吝爵赏!至于水手…冯市舶使,你立刻着手,在沿海招募熟悉海情、敢于远航的老舵工、老水手!待遇优厚,其家眷由官府妥善安置!告诉他们,为皇家效力,搏的是封妻荫子,青史留名!”

“臣遵旨!”冯崇和崔琰肃然应命。他们从这位年轻的太子身上,看到了不亚于其父的魄力和对海洋的重视。

“殿下,”将作监派来的首席大匠鲁承恩捧着一卷图纸上前,指着上面一个特殊的结构,“此乃按昭容娘娘托人带来的建议,结合海图所示风浪情况,设计的‘减摇龙骨’。虽会增加些阻力,但若试验成功,可大大增强巨舰在风浪中的稳定性!只是…耗费工料甚巨…”

李豫

不想错过《大唐盛世重修:寰宇一统》更新?安装狐恋文学专用APP,作者更新立即推送!终生免费,永无广告!可换源阅读!

放弃 立即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