军坐镇,叛军虽众,急切难下!汾阳王已率朔方主力出灵武,正星夜兼程东进!然…” 他眉头紧锁,“河东苏老将军被史思明主力与拔野古、回纥联军牵制于雀鼠谷一线,难以脱身!叛军又焚毁沁水仓,断我粮道!河东战局…危若累卵!汾阳王最忧者,乃叛军与胡虏合流,若其突破河东,南下与围攻潼关之敌夹击…则…潼关危矣!长安危矣!”
河东!又是河东!婉儿的心沉了下去。苏定方被死死拖住,郭子仪鞭长莫及…潼关背后,已经门户洞开!
“郭令公…需要长安做什么?” 婉儿强迫自己冷静,声音恢复了一丝往日的清冷。
李晟看着眼前这位脸色苍白如纸、肩伤未愈、却依旧挺直脊梁的女子,眼中闪过一丝敬佩和不易察觉的怜悯。他从怀中极其小心地掏出一个密封的铜管,双手奉上:“汾阳王密信在此!言…欲解河东潼关之危,关键在‘断’!断史思明与拔野古、回纥之盟!断叛军之粮!断胡虏南下之念!然朔方军远在千里,难施巧力…长安…或可借力打力!”
婉儿接过冰冷的铜管,指尖微微颤抖。她走到油灯下,用指甲小心剔开火漆,抽出里面卷得极紧的薄绢。借着昏暗的灯光,她快速扫过上面郭子仪那熟悉的、刚劲有力的字迹。内容不多,核心只有几点:利用拔野古与回纥、吐蕃之间本就存在的猜忌;策动叛军内部如田承嗣等野心家;不惜一切代价,哪怕是与虎谋皮,也要阻止胡虏叛军合流!最后一行字,墨迹似乎格外凝重:“…事急从权!非常之时,当行非常之法!长安…系于待诏!”
“非常之法…” 婉儿喃喃自语,握着密信的手指因为用力而骨节发白。郭子仪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。为了大局,可以不惜一切代价,甚至…可以用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。这封密信,既是托付,也是一道沉重的枷锁,更是一柄悬在她头顶的双刃剑!
她缓缓抬起头,目光越过摇曳的灯火,仿佛穿透了土屋的墙壁,看到了远处那片在寒风中孕育着渺茫希望的新垦土地。青苗…破土…
一个极其大胆、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念头,如同黑暗中骤然划过的闪电,瞬间照亮了她心中的迷雾!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她猛地看向李晟,那双因伤痛和疲惫而黯淡的眼眸,此刻却燃烧起一种近乎妖异的光芒,带着孤注一掷的决绝!
“李校尉!” 婉儿的声音异常清晰,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,“你立刻返回!告诉汾阳王…”
她深吸一口气,一字一句,如同刀刻斧凿:
“…‘灞上青苗已破土’!”
“…‘北地风雪…当有变’!”
“…长安…自有‘断链’之策——!”
“…请他…务必…守住潼关!静待…河东捷报——!”
李晟浑身一震!他虽不完全明白“灞上青苗已破土”的深意,但婉儿眼中那孤注一掷的火焰和话语中斩钉截铁的决绝,让他瞬间感受到了巨大的分量!这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传话!
“末将…遵命!” 李晟不再多问,重重抱拳!他知道,这位看似柔弱的待诏,将要走出一步惊天动地的险棋!他必须用最快的速度,将这决绝的回应,带回给汾阳王!
身影如同鬼魅,再次融入窗外的黑暗,消失无踪。
屋内,重新恢复了死寂。只有油灯的火苗还在不安地跳动。
婉儿缓缓坐回冰冷的榻边,左手下意识地再次抚上小腹。这一次,她的动作不再迷茫和恐惧,反而带着一种奇异的、近乎神圣的决然。
孩子…娘亲对不起你…未让你生于太平盛世…
但…若娘亲此计能成…
你或许…真能生于一个…更加广阔的…世界!
为了陛下…
为了大唐…
也为了…你…
婉儿眼中最后一丝犹豫彻底消散,只剩下冰冷的、如同淬火精钢般的锋芒。她腹中的龙种,这柄悬在头顶的双刃剑,此刻,却成了她手中最重、最意想不到的砝码!一步踏错,粉身碎骨。一步踏对…或许真能撬动这危如累卵的乾坤!
喜欢大唐盛世重修:寰宇一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