军哥和慢哥并不是“四哥”的朋友,更不是他的小弟,只是和他表弟“钳子”关系好,拉虎皮,唱大戏,整天打着“四哥”的名号招摇撞骗,因此“四哥”这才说让我不必担心,回校上课。
后来,杨卫东和我二叔还成了好朋友,逢年过节,经常坐在一起喝酒,彼此一聊才知道,他俩还是战友,一个八二年的兵,一个八四年的兵,都在三十八军参军,只不过,复员之后,所从事的工作不同。
二叔替我垫付了一千元钱,给慢哥和军哥看伤,这是二叔会办事,他说:“孩子不懂事,下手没轻没重,虽说正当防卫,但听你说那俩兄弟家庭贫困,这一千块钱,算是药费。”
杨卫东连连推辞:“行了,二哥,我还担不起这点钱啊?再说了,手腕没断,只是脱臼了!”
二叔笑着说:“你有是你的,我这是替孩子给的,别让你在中间难堪!收下吧!”
二叔这是给了杨卫东一个面子。
杨卫东收了钱,举起酒杯:“二哥,咱这关系,走一辈子!”
二叔也端起酒杯:“走一辈子!”
我很难揣测他们那代人的感情,醉里乾坤大,壶中日月长,我可不行,沾点酒就迷糊,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。
此事到这儿,还不算完,杨卫东很仗义,但他表弟有点“彪”,就是那个叫“钳子”的人。
高三那年,我正紧锣密鼓地备战高考,他突然来到学校,找到我:“小子,听说你会形意拳、八极拳,挺厉害的,哪天来我拳馆,咱切磋切磋?”
我当时十九岁,他都二十八了,我知道他是散打教练,科班出身,经验老到,我接触过散打,看过有关教程,都是人物简笔画,有个大致轮廓,但招式写很详实,直拳、摆拳、勾拳,正蹬、侧踹、鞭腿,怎么发力,怎么技击,阐述得很明白。
散打,是从传统武术里精炼出来的最直接、最实用的格斗术,讲究“远踢、近打、贴身摔”,古代谓之“散手”。
巧了,我练的形意拳和八极拳,也是直来直去的技术,我师父许长印从不重视套路,他说过,任何功夫,只要把根基打好了,能发出整劲儿,怎么打怎么有。
故而开门第一课,他并不是教“十二形拳”或“八极小架”,他只是让我站桩,而后行桩,下三盘稳了,筋骨抻开了,再教基本步法和身法。
这才是名师,旧武行有一句话:教拳不教步,教步打师父。
任何拳术,都在于能发出整劲儿,整劲儿从哪里来?身法、步法!身形移动,脚下旋转,一进一退,整合全身之力,爆发式击出。
这就是为什么普通人打架,使出吃奶的劲儿,对方也无伤大雅,而搏击选手,轻飘飘一拳,对方就躺在地上了,获得了婴儿般的睡眠。
因为搏击运动员能打出整劲儿。
格斗的基本动作,就那么几种,打人就是“三拳两脚”,拿形意拳来讲,就五种基本拳法:劈、崩、钻、炮、横。
越简单,越实用,这叫大道至简,就像博大精深的易经可以归结为“阴阳”,中医可归结为“气血”,但,越简单的东西,越需要反反复复练习,变成肌肉记忆,才具有杀伤力。
而且,还要掌握要领,也就是动作的规范化,否则一辈子练不出境界。
比如“钻拳”,很多练家子练了一辈子,也没练出个所以然,平时自己耍巴,看着有模有样,真正实战了,被人一拳击倒,这就是没有悟到“钻拳”的真谛。
何谓“钻拳”?我师父六个字点名要旨:风中旗,水中鱼!
风中的旗子是摇摆的,水里的鱼儿也是摇曳前行,它们都不走直线,“钻拳”的奥妙就在这里,它不是直着打出去,而是身体晃动,如鱼似水,螺旋式进攻,躲避对方的同时,发动反攻。
这正是现代搏击中所谓的“先进技术”,无论散打、自由搏击、MMA、拳击,都有这样一个技术,对方一拳打过来,我一个“侧闪”或一个“摇臂”,躲过对方进攻的同时,进行反击,谓之“打迎击”。
古今一理,表述方式不同。
格斗这点东西,老祖宗早就弄明白了,不能自高自大,也不要妄自菲薄。
临近高考了,我不想惹事,面对钳子的邀请,断然拒绝:“我不想切磋,一切等高考结束后再说!”
钳子一笑:“那由不得你了,我以后天天来学校堵你!”
“我告诉老师去!我报警!”
“报呗!我百忙之中来接见你,跟你聊聊天、吃吃饭,不违法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