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可一旦还有第二条路选,就难免权衡得失。”
他絮叨着解释了一通,又道:“从这封电报看,东瀛人应该是真的着急了。”
“我想,如果我们借此谈判,能不能让他们主动退回去?”
“这样一来,他们既不能染指西北,又不能借此扩大战事,也算两全其美吧?”
话音落下,见林易首勾勾的盯着他,杨成虎脸色更加尴尬了几分。
刚才还谈天说地,讨论着等工业发展到什么程度,华夏军队就有实力光复关外。
再到什么程度,就有绝对实力,取消列强在华的一切权益。
自己还说到时候,要第一个请战出兵关外。
可这一转眼,自己就想和东瀛人谈判,继续忍气吞声。
实在是臊得慌。
这时候,林易摇了摇头:“杨将军,我明白你的想法。”
“避敌锋芒,卧薪尝胆嘛。”
果然,读书人不是自己这种大老粗能比的。
两句话就把自己的想法,精准的概括了出来。
他正感慨着,就听得林易又说道:“但典故只是典故,放在今天照搬,己经不合适。”
“现在的世界规则,讲的是物竞天择。”
“用我们的话说,就是人不自救天难救。”
“而对于东瀛人民族性格,资治通鉴就有概括。”
“知小礼而无大义,拘小节而无大德,重末节而轻廉耻,畏威而不怀德,强必盗寇,弱必卑伏。”
“我们的忍让,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。”
“更不要说,对方现在也只是威胁。”
“这个时候,我们停止进攻,他们又怎么可能罢手?”
反问一句,林易有给出答案:“不过就是拖延时间,等待援兵而己。”
“到时候局面发展成这样,我们又该怎么办?”
“打,己经错失机会。”
“不打,西北必定步关外后尘。”
听着这些,杨成虎的眉头己经皱成了一个疙瘩。
他想了想,抬头道:“林先生,可是……”
“杨将军,没有可是。”
“想要保住西北不被东瀛人染指,就只有打!”
“先打赢这一阵,东瀛人再派兵,那就继续打。”
“我不懂军事,但有一点却明白,这么长的后勤线,对我们来说是绝对优势。”
“这种有胜无败的仗都要退让,东瀛人岂不是会更猖獗?”
“至于国府所担心的战事扩大,我觉得纯属杞人忧天。”
“对于扩大战事,东瀛人根本就没有准备好。”
“如果他们真的准备好,当初也就不可能在张小六没有抵抗的情况下,停步不前。”
“能占据三个省,西个省五个省又有什么不行的?”
“不能对方一军事讹诈,就退缩求和,出让利益。”
“和平,不是求出来的,是打出来的!”
话到最后,林易己经是气愤难当。
要是没有这次东瀛人出兵西北的事情,他倒是愿意徐徐图之。
但是事情既然己经发生,那就没有退路可言。
不把东瀛人伸出的手剁下来,让他们吃疼,即使接下来拿下西北,想要安稳发展也根本不可能!
话到这里,林易长身而起:“杨将军,你的顾虑我理解,也不做强求。”
“但是这一仗,不把东瀛人全歼绝不会停止。”
“感谢之前的支持。”
……全书完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