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到皇帝陛下来到了村里,全村的人都聚集到了一起。,二!八!墈-书/旺~ .勉-废*悦+渎~
他们早就听说过,大汉天子陛下每年都会亲自去各地赈济百姓,对于这样的传闻,百姓都是半信半疑。
毕竟去年刘禅在十二月才拿下长安,当时百废俱兴,实在没有时间去赈济百姓。
她知道自己亲自赈济百姓,能救的人并不多,所以只有绝不会耽误军国大事的情况下,她才会亲自赈济穷苦百姓。
作秀是可以的,但不能为了作秀而主次颠倒,忘了初衷。
有人认出了刘禅,立刻欢天喜地的大喊起来,
“是陛下,真的是陛下,陛下来了。”
随后恭恭敬敬的给刘禅行礼,跪拜道,
“拜见陛下万岁。”
周围的人也纷纷跪拜。
刘禅的记忆力很好,虽然眼前的这些人她叫不出名字,却认得是自己亲自在工地上修路时,见到过的农民。
眼看着这些人都欢天喜地的围在自己的周围,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高兴的笑容,刹那间,几个月来,萦绕在刘禅心头的憋屈,愤懑,各种不开心,全部都没了。
她带领着士兵们冲锋陷阵,士兵们对她永远都是钦佩和爱戴的。
现在,她又带领着百姓,走向了建设新时代的路上,他们同样也对她报之以崇敬。
这一刻,刘禅感觉自己无所畏惧,什么世家,什么豪强,我有千万百姓支持,天下谁人可敌。
虽然他们还很弱小,虽然他们还不能拧成一股绳从而形成真正的力量,但没关系,刘禅将会引导他们,带领他们,最终反过来依靠他们。
刘禅让所有人都起来后,随后很高兴的跟他们攀谈起来。
这个村子还很穷,但他们的生活,比起去年却进步了不少,因为刘禅在长安附近郡县修路,还有每天二十文钱的工钱,很多百姓都领到了钱。
修了两个多月路,每人都领到了上千文的钱,而且刘禅从未规定只有壮丁能领钱,女人力气大的,一样也能领二十文钱,力气小的,也可以按工作量给钱。
得知全村家家户户都有衣服和粮食过冬,而且都买了干柴,刘禅高兴不己。
跟他们交谈一会之后,刘禅准备留下一些粮食离开。
可是,她的这一行为,却被所有人制止了。
他们说,陛下的善心,是为了救济天下的穷人,如今陛下率领百姓修路,给了他们工钱,他们今年冬天,都有了粮食和衣服,不能再接受陛下的赈济,陛下应该将粮食交给真正有需要的人。
他们都听说了,今年各地发生了水旱灾害,以至于今年国库粮食减收,这样的情况下,他们更加不应该接受陛下的馈赠。
甚至他们当中,有人愿意捐出一些粮食给刘禅,让刘禅可以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。
刘禅被彻底打动了。
她是个感性的人,她知道华夏的百姓永远都是善良的,自己很穷,却看不得人间疾苦,说的就是华夏的百姓。
她让百姓人人读书,那些士人纷纷跳出来反对,他们自以为占据了舆论的优势,他们自以为可以轻易的煽动百姓,他们自以为可以把今年的欠收怪罪到刘禅头上,怪罪到皇后和十常侍头上。
却不知道,刘禅带着百姓们热火朝天的修筑着那一条条向未来延伸的大路时,这些大路早就把刘禅和百姓连到了一起。
现在还不够。
等百姓真的识字的时候,等刘禅的诏令真的可以不用通过乡绅传达,人人都能看懂的时候,将没有任何人可以离间刘禅与她的百姓们。
扫盲是一件艰难困苦,却又意义重大的事情。,微¨趣-晓·税¨ ~醉′薪\章\结_庚·薪,快?人人都识字,真的是希望人人都能成为数学家,思想家,文学家,发明家吗?
当然不是,人人都识字,是让人们不会再被世家大族愚弄,不自治的做着世家大族的牛马。
让千千万万的普罗大众都认识字,在刘禅心中的意义远远的大于培养一小撮精英出来。
刘禅当然不会接受他们捐赠的粮食,她府库里的每一颗粮食,都是天下的农夫辛辛苦苦种出来的,他们己经为国家交了租交了税了,怎么能让他们再去捐助穷人。
那收来的税有何用?
真要捐助穷人,也应该是纸醉金迷的特权阶级捐助。
拒绝了他们的捐助,刘禅却走不动,整个村子的人都在挽留她,每个人都舍不得美丽到极致,却又平易近人的大汉天子。
春梅看看天色将晚,于是也笑着劝说道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