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举出了白旗,接受皇太极的劝降。
皇太极在城外设立了一个土堆,两个人在上面见面,从此祖大寿就投降,向皇太极投诚了。
投降过了没多久,祖大寿就以他的全家老小在锦州为借口,给皇太极出了一条锦囊妙计,
他说他愿意带一支兵马,穿上明朝军队的服装,然后混进锦州城,这样他就可以留在锦州城作为内应,
然后皇太极攻打锦州,他就在城市里面杀掉锦州的守备,然后皇太极就可以攻下锦州了。
皇太极听了他的计划,非常高兴,立刻下令将5000名八旗兵交给祖大寿统一管理,祖大寿带着这5000多名骑兵在路上走了半天。
忽然碰到了大雾,祖大寿就把这些人甩开了,他一个人骑着马冲进了锦州城,然后率领明朝的军队抗击清军。
皇太极被祖大寿耍了一把,他非常恼怒。
此后他多次御驾亲征,攻打宁远等城市,想捉住祖大寿杀了他,但是多次攻打都没有成功,
即便是皇太极在这样的盛怒之下,也没有下令杀死被关在盛京的祖大寿的几个亲戚,反而对祖大寿的亲戚非常优待。
在这个时候,皇太极没有办法,于是祖大寿又在明朝的地盘上为明朝守了10年的城池。
但是崇祯皇帝是一个疑心非常重的人,他怀疑祖大寿曾经投降过皇太极,皇太极一定是将他发展为内应的。
于是崇祯和祖大寿之间的互相猜忌就越来越大,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出现了裂缝。
过了一年,崇祯皇帝派洪承畴镇守宁远城,皇帝的目的是让洪承畴监视驻扎在锦州城的祖大寿,防止他投降皇太极。
崇祯14年4月某日,皇太极带八旗子弟又来围攻锦州城,这次崇祯皇帝把锦州城围困了整整一年。
驻扎在宁远地区的洪承畴,他的13万明朝军队也在松山被皇太极的另一支部队打败了,洪承畴无奈之下只好投降了。
祖大寿在锦州城被围困11年,城里的粮食都吃完了,连水都没有喝的了,皇太极又派出人去进行招降。
为了让其他那些守城的将士不被屠杀,祖大寿只好再次接受了投降。
虽然祖大寿上次投降又反叛了,但是皇太极他的肚量非常大,他没有计较祖大寿上次的反叛。
这次祖大寿投降以后,皇太极又任命祖大寿为正黄旗总兵。
皇太极的很多部下,都劝皇太极杀了祖大寿,说这个人不可靠,但是皇太极没有听。
在此后的几十年里,祖大寿虽然没有再次率军出征为皇太极打仗,但是皇太极给明朝的那些想投降的人树立了一个榜样。
他就是通过祖大寿来告诉明朝的那些想投降的人,就是说你们就算投降了,再背叛了我也可以再接受你们的投降,
我的度量可比崇祯皇帝大多了。
于是在皇太极去世之后,多尔衮带着孝庄皇后还有顺治,进入山海关定鼎中原。
中原地区的汉族官员望风而降,就是祖大寿这个榜样起了很大的作用。
你如果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,你就要学会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,
或者你如果达到一定境界了,疑也要用,你把你的形象树立起来了,各种各样的人才都会聚拢到你麾下的。
我告诉你,在现代社会,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是成不了气候的,你必须借助一个团队的力量达到你的目的。
这个社会上有一部分人是讨好型人格,我说过多次,但是一提起来大家就觉得这种东西呢,有些黏糊糊的也没什么,
但是它起码对人没有危害。
我说虽然对别人没有危害,这种人格对你自己是一种伤害。
什么叫讨好型人格呢?就是说别人对他提了一个什么样的要求,实际上他不想干,但是他都不会拒绝。
一个人如果在有些事情上他不能拒绝别人,也是讨好性格的这个主要标志之一。
你必须知道,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你愿意做就做,不愿意做就不做,特别是在那些超出你工作范围之外的事情,你是可以拒绝的。
你为什么不敢拒绝别人呢?难道你拒绝别人心里就会感到非常压抑吗?
是不是啊?
之所以这种人会形成这种人格,主要是因为他们太过分注重别人的感受了,以为拒绝别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