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有这么高兴吗?”
没有从过来人的眼光看问题,自然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高兴了。
那可是建国少将?想想都让人开心。
再想想他现在的年龄,到了五五年的时候,正正好好二十四岁,二十四岁就成为中国第一批少将,这难道这是开挂的节奏。(傻蛋是一九三一年生)
“啊!”傻蛋仰天长啸!
………………
在南锣鼓巷的四合院里,何大清一家三口过着平淡而普通的生活。
只有张桂来偶尔想一下自己的大孩子。
何大清,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人,他的脸庞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,双手粗糙而有力,见证了他无数次的辛劳和付出。
最近岁月不太稳定,也没有再出去找工作,只是帮着媳妇儿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。
他的妻子张桂兰,一位温婉贤淑的妇女,她的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愁容,那是对远方儿子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牵挂。
又到了快新年的时候,思念的情绪越发严重。
他们有两个儿子,一个叫傻蛋,一个叫何雨柱。
傻蛋,这个名字,说来这一家人都不知道应该对这个儿子怎么评价了。
平常的时候智商也就七八岁的小孩了,明显智力缺陷,在何大清的带头之下就慢慢的有了傻蛋这个名字。
可现在倒好,张桂兰倒希望儿子傻点,尤其是在战场上。
现在他的名字,反而代表家人对他的深深期望和祝福。
尤其是听他的手下说,傻蛋现在成了保家卫国的军人,专门打小鬼子。
想想在北平里,那些凶凶极恶的小鬼子欺压民众,他们是敢怒不敢言呀。
可现在倒好,傻蛋儿成了专门打鬼子的土八路,那也是八路。
看来恶人还得需要恶人磨,站在他们两口子的眼里,恶人还得需要傻子磨。
慢慢的家里的大儿子成了这家里人的骄傲,也是张桂兰心中永远的牵挂。
每当夜深人静时,张桂兰总会躺在床上,望着窗外的星空,默默地祈祷着傻蛋的平安。
傻蛋的离去,让这个原本温馨的家庭笼罩在了一片阴霾之中。
何大清看着妻子日夜忧心忡忡,心里也如刀绞一般。
他知道,自己一定要振作起来,为了家人,也为了在外打鬼子的大儿子。
口号叫的挺响,可世事不尽如人意,现在可是在敌占区,他又是个平头老百姓,找工作简直是难上加难。
晚上只能默默地陪在妻子身边,用自己的行动来安慰她。
好在家里有傻蛋手下送来的银元,才让何大清这个没有工作的家庭,安享平和的度过这些日子。
何雨柱,作为家中的另一个儿子,他深知母亲对大哥的思念。
他努力分担着家庭的重担,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来安慰母亲受伤的心灵。
然而,他内心深处也同样怀念着哥哥傻蛋,想念着他们曾经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。
他常常独自一人坐在院子里,望着天空发呆,思考着未来的路该怎么走。
其实他内心还有个想法,是跟着哥哥去打鬼子。
可回头看着父母,这种强烈的心愿又偃旗息鼓了。
其实中华上下有多少人一腔热血去看抗日,可最后都倒在了冲锋的路上,甚至是倒在了去往抗日的路上。
除了何大清一家,这个四合院里还住着其他的邻居们。
他们都是普通的百姓,有的经营着小生意,但都是路边的小生意。
生活极其的清苦,但大家都和睦相处,相互扶持。
在这个大院里,何大清一家并不孤单,没有工作的他,又和邻居们闲聊。
至于聊的内容吗?都是打鬼子的事情。
毕竟这个大院里没有什么大地主,也没有什么狗腿子,都是一些普通民众,这都是普通民众的最真实心理。
去年冬天,傻蛋给家里寄来了一封信和一些大洋。
那封信简短而真挚,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思念和愧疚。
而那笔大洋则成为了家里最宝贵的财富,为他们度过了一个艰难的冬天。
从那以后,傻蛋的消息就再也没有传来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