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论是姬序做皇帝,还是姬邑,对于姬家一族而言并没有太大区别,他们是父子,而姬邑作为长子,一直以来贡献极大,这个皇位即使现在不做,以后也是他的。
这是姬家第一次建国,所有人都并不知道该如何完成这样一个礼仪。
但姬邑他熟啊!
让自己做皇帝这件事情,他并不会推辞,所以就安排了一个流程。
新皇登基之前需要经历“三请三辞”。
首先,姬氏一族和军队以及百姓上表姬序请求姬邑登基为帝,这叫做“劝进”。
姬序为族长,其他人上表给他是合规的。
然后,姬邑谦虚地表示自己无才无德,还是另请高明吧。这是要表示自己对权力没有野心,对皇位毫无渴望。
接着,姬氏一族和百姓继续上表罗列姬邑的品德和登基的必要性,请求姬邑登基。
最后,到第三次的时候,姬邑“勉为其难”地同意登基当皇帝。
“三请三辞”流程走完,姬邑登基为帝。
登基为帝后,姬邑下发了一系列的圣旨,以确立自己的统治风格和治理国家的方略。
第一道圣旨是向全国百姓发出慰问诏令,宣布新朝施政方略,表达对百姓的关怀和重视。
周国建立,确定年号“受命”、国号“周”,同时定都安康,这是姬氏一族起源的地方。
第二道圣旨是任免各级官员,建立自己的执政团队。根据个人能力和忠诚度,对官员进行任免和升降职,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基础。
同时,也确定了后宫的管理。
姬琥成为镇国大将军,作为他们父亲的姬序被封为“太上皇”。
颜华作为他唯一的妻子,直接被封为了皇后。
他向天下表示,自己将终身只有这一个皇后,不会再纳妃。
第三道圣旨是制定国家大政方针,明确周国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。这一诏令明确了周国的发展思路、经济政策、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方略,为后续施政提供指导和遵循。
第四道圣旨是整顿之前的军队,加强国防建设。这一诏令明确了军队的编制、装备、训练等方面的改革措施,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素质。
姬邑借鉴了现代的军队管理制度,讲部分运用了当前的军队。
第五道圣旨是推行新的制度,以改善旧有的政治、经济和社会制度。这一诏令明确了新制度的实施范围、具体措施和推行时间表等细节问题。
第六道圣旨是民生问题,关注百姓的生计和福利。这一诏令明确来改善民生的措施和计划,包括提高农业生产、改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、加强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内容。
乱世之中,农业生产极为不易,许多人种到刚刚可以收获的时候,就会被抢走。
而绝大多数人在这乱世之中,更不能够去潜下心来学习。
没有安定的社会环境以及一个合理的选拔制度,这就导致了越来越多人成为文盲以及管理混乱。
姬邑明确了周国的文字,统一了度量衡,规定了选拔制度。
新朝建立各种事情忙得团团转,姬邑如果不是因为能够在颜华的空间中睡上一觉,整个人早就垮掉了。
这不是他第一次打天下,但没有哪一次像这次这么辛苦。
所有的一切都要倒推重来,幸好他有经验,做起这一切来才游刃有余。
即使这样,他也不止一次向颜华吐槽:
“难怪清朝的胤禛会累死,天天这样忧国忧民的,一般人确实身体扛不住。”
颜华给他端上一杯茶来,轻声安抚。
“人的能力越大,权力越大,他的责任越来越大。再等等,培养一些可用之才,之后也许就可以歇一歇了。”
“也许我可以再像以前一样,把这一位置直接传给弟弟。”
“如果他愿意的话,这当然是更好了。你们只有两兄弟,他对于这个权利的渴望也没有那么大。”
“他是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,所以才不会来和我抢这个位置。人呐,难得有自知之明,我愿意去培养他。”
“但若是我们有了孩子,他该又如何?”